包头医学杂志

期刊简介

  《包头医学杂志》被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全文收录,被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、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,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、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,并已全文入编万方数据-数字化期刊群。2007年在由北方十省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第二届北方期刊奖评选中,荣获优秀期刊奖。


安眠药中毒

时间:2024-12-05 14:31:23

安眠药种类较多,包括苯二氮卓类类、巴比妥类、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、吩噻嗪类等,其中最常用的安眠药是苯二氮卓类,代表药物有安定、艾司唑仑等。中毒主要源于服用过量或一次大量服用。

安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,少量服用可催眠,过量则可致中毒。中毒者多可查及有服用安眠药病史,出现昏睡不醒,肌肉痉挛,血压下降,呼吸变浅变慢,心跳缓慢,脉搏细弱,甚至出现深昏迷和反射消失。若被吸收的药量超过常用量的15倍时可因呼吸抑制而致死。

安眠药的急性中毒症状因服药量的多少、时间、空腹与否,以及个体体质差异不同而轻重各异。中毒者宜速送医院诊治。  

急性中毒

巴比妥类中毒

一次服大剂量巴比妥类,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,症状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。

  1. 轻度中毒:嗜睡、情绪不稳定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、共济失调、发音含糊不清、步态不稳和眼球震颤。

  2. 重度中毒: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,由嗜睡到深昏迷。呼吸抑制由呼吸浅而慢到呼吸停止。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。常见体温下降。肌张力下降,腱反射消失。胃肠蠕动减慢。皮肤可起大疱。长期昏迷患者可并发肺炎、肺水肿、脑水肿和肾衰竭。

苯二氮革类中毒

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,主要症状是嗜睡、头晕、言语含糊不清、意识模糊和共济失调。很少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长时间深度昏迷和呼吸抑制等。如果出现,应考虑同时服用了其他镇静催眠药或酒等。、

非巴比妥非苯二氮草类中毒

其症状虽与巴比妥类中毒相似,但各有其特点。

  1. 水合氯醛中毒:可有心律失常和肝肾功能损害。

  2. 格鲁米特中毒: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。有抗胆碱能神经症状,如瞳孔散大等。

  3. 甲喹酮中毒:可有明显的呼吸抑制,出现锥体束征(如肌张力增强、腱反射亢进和抽搐等)。

  4. 甲丙氨酯中毒:常有血压下降。

吩噻嗪类中毒

最常见的为锥体外系反应,临床表现有以下三类:①震颤麻痹综合征;②静坐不能(akathisia);③急性肌张力障碍反应,例如斜颈、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等。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尚有直立性低血压、体温调节紊乱等。对氯丙嗪类药物有过敏的患者,即使治疗剂量也有引起剥脱性皮炎、粒细胞缺乏症及胆汁郁积性肝炎而死亡者。一般认为一次剂量达2~4g时,可有急性中毒反应。由于这类药物有明显抗胆碱能作用,患者常有心动过速、高温及肠蠕动减少;对a肾上腺素能阻滞作用导致血管扩张及血压降低。由于药物具有奎尼丁样膜稳定及心肌抑制作用,中毒患者有心律失常、心电图PR及QT间期延长,ST段和T波变化。一次过量也可有锥体外系症状,中毒后有昏迷和呼吸抑制;全身抽搐少见。 ,

慢性中毒

长期滥用大量催眠药的患者可发生慢性中毒,除有轻度中毒症状外,常伴有精神症状,主要有以下三点:

  1. 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 出现一时性躁动不安或意识蒙咙状态。言语兴奋、欣快、易疲乏,伴有震颤、咬字不清和步态不稳等。

  2. 智能障碍记忆力、计算力和理解力均有明显下降,工作学习能力减退。

  3. 人格变化患者丧失进取心,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。

戒断综合征

长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患者,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,可发生戒断综合征。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轻中度神经和精神异常。

  1. 轻症最后一次服药后1日内或数日内出现焦虑、易激动、失眠、头痛、厌食、无力和震颤。2~3日后达到高峰,可有恶心、呕吐和肌肉痉挛。

  2. 重症突然停药后1~2日,有的在药物停用7~8日后出现癫痫样发作,有时出现幻觉、妄想、定向力丧失、高热和谵妄,数日至3周内恢复,患者用药量多为治疗量5倍以上,时间超过1个月。用药量大、时间长而骤然停药者症状严重。滥用巴比妥类者停药后发病较多、较早,且症状较重,出现癫痫样发作及轻躁狂状态者较多。滥用苯二氮草类者停药后发病较晚,原因可能与中间代谢产物排出较慢有关,症状较轻,以焦虑和失眠为主。